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评论 >> 书法 个人文论
      分享到:

      米南阳谈艺朮创新

      作者:核实中..2010-01-30 12:23:25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米南阳,书法家,曾经8次荣获国际书法金奖﹔北宋四大书法家米芾之27代世孙﹔书法界里有“启功的杆儿,溥杰的尖儿,舒同的圈儿,南阳的弯儿”之说……





          怀着一种敬畏之心,我来到米南阳先生的工作室。一片绿色浓荫中,一扇朱红的木门,幽静雅致。入得门来,米先生正在泼墨挥毫,不便打扰。趁此当儿,环顾四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四面墙上挂满了主人与朋友的合影及朋友们的书法作品。仔细一看,影视、曲艺、戏曲、新闻、音乐,传统的、时尚的,老的少的,大腕新星,各色人等都有。正看着,米先生写完字了,我们的话题也就自然地从交朋友开始。





          “我这个人不攒金钱攒朋友,朋友是我的财富。”他谈起了与几位京剧大师的交往,说自己从大师身上学到了许多京剧之外的东西。比如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朮家裘盛戎曾就“字正腔圆”给米南阳说过戏。裘先生说,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将每个字的拼音完整地唱出来,少一个音节,“腔”都不“圆”。





          米南阳不仅工诗文、长绘画、善治印,而且懂中医,是京剧票友,还会写相声、唱单弦。无论谈及哪个行当,他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他对传统文化的痴迷源于自幼父亲的严格教育。其父米友文,著名中医,从小就教育孩子,中医、书法、武朮、京剧乃中国四大国粹,丢一不可。因而米家子弟还不认字始就开始背医书,习武朮,练书法,学京剧。这些传统文化虽门类不同,其精髓却有相通之处。比如,背医书时要一口气,需气提丹田,而此亦为写字要点﹔书法时握笔的要求,如同拉京胡时握弓,即所谓“握笔如握弓”。米南阳说:“父亲要求极严,甚至是苛刻的。哪一样没达到要求都不行,为此我没少挨板子。当时不理解,有时还怨恨他,但现在想起来,正是孩童时扎实的功底,使我后来受益匪浅。”





          米南阳很有表演天赋,能维妙维肖地模仿别人的音容笑貌﹔他的语言幽默风趣,时不常蹦出个“彩儿”,让人忍俊不住。与他谈话实在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仿佛在听单口相声。说起来米南阳还真得到过相声表演艺朮大师侯宝林的点拨,那时他11岁。当年他学说侯先生的名段《夜行记》,侯先生看后提了几点意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艺朮创作不能盲目模仿,要有创新。《夜行记》里有一句原词是关于抽烟的。侯先生说:你小小年纪也不抽烟,用原词就不合适,就该把词改一改,不能盲目照搬。提起往事,米南阳记忆犹新,好像又回到了当年。“侯先生一直鼓励年青人要敢于创新,艺朮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说到创新,米南阳的思路又跳到了戏曲上。他关注的不仅仅是表演上的一招一式,也不仅仅是某个剧目的成败,而更专注于戏曲的发展趋势。现在舞台上有一批“关公战秦琼”式的剧目,新是新了,却不再是戏曲,成了一些不伦不类的“异形”。这些“异形”从短期来看,是有不错的舞台效果,也能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然而,从长远角度来考虑,却并非什么好事。对于“异形”,新观众出于好奇等原因,刚开始会有好感,然而时间一长,人们就会厌烦,于是这批本不稳定的观众群就散失了﹔而对于戏曲老观众来说,这些“异形”实在如鲠在喉、难以消受,这批观众的丧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法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书法家网]的价值判断。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77(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