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综合新闻
    1. 四川省书协为自贡书协冲刺第十三届“国展”作品把脉
    2. 看稿活动现场 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将于12月15日截稿。为提高投稿作品竞争力,通过备战国展提升创作水平,12月5日上午9:00,四川省自贡市书协举行备战十三届国展看稿活动。应自贡书协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道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协副主席林峤专程到现场对投稿作品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 据了解,为了充分发动骨干会员积极投稿,自贡市书协事前精心准备,全面动员,全市的中书协会员及其他骨干作者共30多人提交了近60件作品,悬挂在南湖艺术展厅接受专家和同行们的“评头论足”。 “这个字的篆法不正确。”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论书法超艺术的文化性思考——以文化大家柳诒徵书法为例
    2.   我写这个题目,是想表达这样的观点:书法首先是法,是技术、是写字,进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最终归于文化。显然,这样的表述或分类其实是现代意义上的,不是中国传统学术意义上的表达方式。书法是我国纯粹的传统文化、一种审美现象,从传统的美学思想来看,中国书法是从“技”直接到道的文化跃迁。所谓“技近乎道”,并没有现代意义上艺术的概念,即便有某些美学思想、创作形式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相合,但也是非自觉的、非系统的,它的大部分书法作品连基本的创作概念都没有。当然,首先要声明的是,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并不一定是书法发展的必然,更不一定是书法发展的福音。本文以柳诒徵的书法为例,提出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一座庄重隽朗、意气风发的汉碑
    2. 书法作品《汉碑》 周俊杰   今年寒露,我去了周俊杰先生家。周先生十多年前曾给我授课,特别讲了临帖的重要性,使我受益匪浅。   多年来,我着迷于周先生的大块渲染、层次丰富的书法作品,特别是河南省文联二楼悬挂的他的巨幅书法作品,第一个字就是浓墨重彩的渲染,让我难忘。我曾经站在这幅作品前良久不动,反复琢磨他是怎样用笔用墨达到如此美妙效果,自然百思不得其解。文联的同事们告诉我,在韩国举行的国际书法展,周先生的这种大气磅礴的作品,曾震撼韩国书法界,展览的评委们也对这种书写方法击掌赞叹,甚至想一睹书家风采。当周先生以当年的最高奖获奖作者身份站在领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与诗歌之间的互象——诗人、书法家王爱红的另一种读法
    2.   书法与诗歌在历史上结伴而行,一路催生着文化故事与人间传说。历史上的大诗人很多也是出色的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等,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后世书法楷范,堪称诗歌与书法结缘的奇迹。若从诗歌与书法的“共象”或“互象”出发,说中国书法美在诗意,中国诗歌美在书法,并不为过。缺少了诗意的书法,自然缺少性灵,缺少诗性逻辑想象与精神作为的空间;缺少了书法造型艺术的诗歌,也是干瘪的语言堆砌,没有了飘逸与浪漫。因此,诗歌与书法彼此相依,又彼此融合和碰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放异彩。   要赋予书法以生命形式,就必须与诗歌进行互动,共享诗歌中的意象之美,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祖父的精武忠烈
    2.   湖南书法名家李铁青为我的祖父题匾“精武忠烈”,让我想起了诸多往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年我都要梦见几次祖父。他的面目就跟在世时一样,走到跟前也不说话,仿佛陌生人似的,互相打量一眼,旋即擦肩而过。   大约是1996年三四月间的一天晚上,我在衡阳市体育馆采访邓广顺、刘建华,他俩是湖南新老两代拳王。正聊着,一位年过花甲、相貌英武的汉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过来。听说我姓甘,又是茅洞桥人,便问我是否知道甘玉林。我说那是我爷爷,他立刻上前拉住我的手,亲热地说:“我叫陈剑秋,在衡阳市建设银行工作,最初就是跟着你爷爷在雁峰寺习武的。”旁边的人介绍说:“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艺术中的生命韵味
    2.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特的艺术魅力穿越时空,至今仍然令人神往。书法艺术中映照出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揭示了生命的深邃内涵和独特韵味。在书法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状态的生动呈现,以及那种生命的韵味、灵动与活力。 书法是生命状态的呈现 书法讲究立书如立人,一字一篇之成,犹如一个生机勃勃的人出现。它不仅表现了文字的美,也体现了生命的活力,这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在书法的笔触下,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就像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一样。这些字不仅有外在的形式美,更有内在的生命力。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汉字:蕴含中华文明优秀特质 促进中华文明持续发展
    2. 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和无穷组合,反映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与流光溢彩,也成就了博大精深、五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本期让我们走近汉字,并在书法中欣赏汉字的艺术之美,在古籍雕版里品味汉字的文化传承…… 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对于从事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即是要揭示与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反映中华文明精神与文化特质的带有标识性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存。在笔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领域,可以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的,首先可以举出的是中国的汉字系统。 汉字系统诞生的时间应该不晚于公元前14世纪中叶,即是目前所能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净心凝铁质 清骨自峥嵘|读旭宇先生文人山水画感怀
    2. 至高幽僻处, 石笋一孤生。 冷峻观天下, 从容向远横。 净心凝铁质, 清骨自峥嵘。 宁作青云伴, 杂丛不与争。 深夜,品读旭宇先生的文人山水画,我不由得吟咏而出了这样的诗句!是的,这是我发自肺腑从心底发出的灵魂心声! 屈指算来,和旭宇先生相识、相往、相知已二十余载,期间多以诗词唱和、书法题赠居多,这一次,却从未料想,竟然和旭宇先生在他的山水世界中相遇了。 旭宇先生青年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诗书画印,国艺重光:杭州国画院的十年“守望”
    2.   杭州国画院建院已十周年,在杭州国画院院长金鉴才看来,守望是对传统的坚守——守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望中国画的民族精神;守望更是一种信念和期待——守望“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中国画人才的成长,唤起有识之士对中国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望”是杭州国画院建院十年来的核心理念,更是“杭州国画院建院十周年系列展”的主题。   作为系列展的一部分,近日,由杭州国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守望——杭州国画院建院十周年综合成果展(北京)”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在今年5月于杭州国画院美术馆举办的“守望——杭州国画院建院十周年综合成果展”基础上,遴选了28位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书协2023新闻宣传工作研讨班在京举办
    2. 11月29日,中国书协2023新闻宣传工作研讨班在京开班。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中国书协相关处室人员以及56名学员参加。张潇羽作动员讲话,王彦主持开班式。 此次研讨班旨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升书法界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力搭建新闻宣传工作学习交流平台,营造当代书法事业守正创新、繁荣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研讨班坚持政治性与专业性相结合,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邀请中央社会主义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09(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2193
memory 3.3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