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综合新闻
    1. 从“吃透一家”说起
    2.    【学书心得】    我至今清楚记得,20世纪80年代,河南书法函授院一位青年学员去拜访时任河南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画家谢瑞阶先生,问谢老有什么学书法的秘诀可以立竿见影。谢老沉思了一会儿,笑着说:“我已经80多岁了,学书法、绘画足足70多年了,确实没什么秘诀之类,倘若有的话,我会将其制成针剂,给您打一针不就解决问题了。”青年人低头不语,似有所悟,临走时谢老亲切地给他说:“小伙子,回去之后好好临帖,‘吃透一家’就行。”   谢老的回答,虽然多少有点调侃意味,但确实是肺腑之言。我想,谢老没有学书法秘诀,古今大家恐怕都没有。但他给初学者指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第七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 “兰亭七子”名单公布
    2. 据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发布消息,经过前期公示,第七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兰亭七子”名单正式公布。 蒋奎(安徽)、徐强(浙江)、傅绍尉(广西)、高兴志(山东)、俞文军(浙江)、何聪(山西)、赵依房(山东)为“兰亭七子”。 据悉,2月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兰亭七子”评审工作在绍兴举行。本次征稿共收到29个省市420位符合征稿要求作者的作品840件。投稿最多的省份依次为浙江77人、江苏40人、河南35人、山东24人。 评审分三个阶段进行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笔墨与气韵之间
    2. 在中国书法史上,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深受失国之痛的汉族文人,以笔墨构筑精神堡垒,在宣纸之上延续文化血脉。 郭畀(1280-1335),字天锡,号云山,镇江籍书法家、画家,他正是这个特殊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的书法艺术,折射出元代文人的精神困境与艺术突围。每每展卷,仿佛能听见他笔下的墨迹在低语,诉说着那个时代艺术家的无奈与执着。 郭畀师承赵孟頫,但并未止步于模仿。赵氏书风的典雅与规范,在郭畀笔下转化为更为个性化的表达。他善于在规矩中寻求变化,在法度中注入性情,在意趣中追求融合,使书法创作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这样的艺术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张之纲与毛公鼎
    2. 张之纲致高云麓信札作者供图    【谈文绎史】   张之纲(1867—1939),字文伯,号君辅,晚号谢村老民,浙江永嘉人。张之纲幼年因父赴汉阴府任职而至湖北,暂居武昌。光绪十二年(1886)秋,因乡试自武昌返里,听闻瑞安孙衣言学识渊博,为一代经学大师,遂往求学。又与孙衣言之子、著名学者孙诒让相友善,交往密切,共同探讨周秦以上古文。两人朝夕研论,取长补短,各有所长。生平精研文学,晚年耽于金石之学。寓居上海期间,更专研钟鼎古字,曾有诗自况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中国历代名人书法艺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与应用
    2.   【摘要】中国书法不仅是汉字书写技巧的体现,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哲学、文学和审美思想。通过将中国历代名人书法艺术融入国际中文教育,学生不仅能提升语言技能,还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文章提出了加强教师书法素养、开发跨文化教材、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结合数字化平台等传播路径优化策略,以提升书法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并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关键词】中国历代名人;书法艺术;国际中文教育   引言   中国书法,不仅是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和审美思想。随着中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华人女书画篆刻邀请展在日举行
    2. 3月3日,恰逢日本传统节日女儿节,同时也为庆祝即将到来的3月8日妇女节,“墨韵芳华”第四届华人女性书法协会书画篆刻作品邀请展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本次展览由日本华人女性书法协会主办,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协办,旨在推动华人女性在日本的书法艺术发展,并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展览汇聚了众多旅日华人书法家的精美作品,既有华人女性书法家的创新之作,也展出了多位男性书家的经典佳作,本届展览还特别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 开幕式上,日本华人女性书法协会会长宣家庆、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罗玉泉、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永田哲二、日本华人女性书法协会顾问晋鸥、日本华人女性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碑帖融合下的篆书新章——陆维钊《心画》《岳飞墓联》作品赏析
    2. 陆维钊先生是一位教育家、学者和诗人,又是一位书画篆刻兼通的艺术大家,他以博大精深的学养和高尚的品德,在书法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碑学成就,尤其是篆隶融合的蜾扁体的创造,更是前无古人。他是我国高等书法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现代中国书法史上,他创作与教学并驾齐驱,在两个领域皆堪称代表。本文从创作背景、技法解析、艺术理念等方面,对其《心画》《岳飞墓联》两幅书法代表作品进行赏析,为读者解读陆维钊先生碑帖融合的书法理念。 上世纪50年代末,陆维钊先生住在杭州大学河南宿舍时,遇到有朋友来求字,先生便试着用秦刻石旧体,以方笔或方圆结合的笔意来写篆书,或写带有篆书笔意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书法篆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 书法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代平面设计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与创新。本文从书法篆刻艺术的特点出发,探讨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设计原则及实践路径,以期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书法篆刻艺术的特点及其设计价值 中国书法艺术以线条为核心,通过笔墨浓淡、结构疏密与章法布局的有机组合,建构出独特的视觉语言体系。篆刻艺术则以刀代笔,通过印面的构图、刀法的力度、印文的寓意,展现金石之美。这两种艺术形式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等核心理念。 在平面设计中,书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张登堂:水墨乾坤中的浪漫主义骑士
    2. 张登堂(1944年—2015年),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 中国绘画在走向现代的历程中,名家大师辈出,或回归传统或走向现代,或东西融合进行创新,或固守传统极力出新,可谓百家争鸣,莫衷一是。张登堂站在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转折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把握了时代脉搏、表现了时代风貌、赞颂了时代精神,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的画作内容多来源于对自然风光景物的写生创作,构图奇特新颖,以势取胜,景物疏密错落有致,笔法恣纵,成功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既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敏锐地捕捉到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将现代艺术的观念和表现手法融入到作品之中,不落古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解码简帛书法,赋能文化传承
    2.   多年来,在钻研各类书法形式的过程中,简帛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深深吸引着我。简帛书法作为战国至魏晋时期文字载体的重要形式,宛如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文化富矿,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意义深远且重大。   简帛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早期的书写智慧,如同一部部鲜活的历史典籍。从湖南里耶秦简中,我们仿佛能看到秦朝基层官吏对日常事务的细致记录,那一笔一画间,是当时社会治理的生动写照;长沙马王堆帛书则让我们领略到西汉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其文字不仅传递着丰富的思想,更展现出高超的书写技艺。侯马盟书虽刻于玉石之上,却属于简帛书法范畴,填补了春秋战国时期书法史的空白,让那段神秘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