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法家网 >> 艺术新闻 >> 北京
    1. 启功不敢自称“国宝”
    2. 丁聪 大熊猫病了 漫画 20世纪90年代,著名漫画家丁聪画了一幅漫画《大熊猫病了》。画的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胖嘟嘟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很像国宝大熊猫,双手举着一张纸,上写“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字样,署名“小丁”。这是怎么回事呢? 80年代初,启功任教北京师范大学,住在小红楼里,当时,他的书法名气已经很大,人们以能求到他的书法作品为幸事。刚开始,启功有求必应,他说:“人家要你的字,是看得起你,怎么能不给人家写呢?”1984年,启功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社会兼职也很多,前来登门拜访求字者越来越多,可谓门庭若市,有的人不但自己求字,还代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墨香润银龄
    2. 书法大赛进社区 主办方供图 在社区文化中心,银发老人挥毫的身影与宣纸沙沙声织就生活诗行;在老年大学书法课堂上,智能设备辅助教学的光影与墨香勾勒岁月静好……随着“文化养老”理念深入,书法等传统艺术正悄然成为无数长者的精神寄托,而让艺术滋养晚年,需凝聚社会合力,协同做好艺术教育建设。 如今,从社区书法角到全国赛事,从线下笔会到线上平台,多元形态的书法活动正融入银龄生活,搭建起滋养心灵、连接社会的桥梁。由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民生书法艺术馆等机构发起的“诗书翰墨 悦享民生”民生书法大会持续为这股“银发翰墨潮”注入力量,助力他们在书写中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斯文在兹——写在启功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际
    2. 2025年6月30日,距离启功先生离世已整整二十载。这位自嘲“身与名,一齐臭”的学者,以一篇诙谐而深沉的《自撰墓志铭》,为自己一生镌刻了一幅最精妙的侧影:“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这看似轻松随意的寥寥数语,实则字字千钧,凝聚着一位通儒对生命本质的彻悟、对浮名虚誉的洞穿,以及对学术真谛近乎虔诚的叩问。 他自况“博不精,专不透”,这看似谦卑至极的退守,实则是其深厚学养在无边知识海洋前的自然姿态。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皓首穷经,其注释的《红楼梦》程乙本,以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笔触之艺”:开启全新的古文字艺术表达
    2.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造字思想、美学原理及创作方法,历经数千年仍为当代艺术创作及文化传播带来不竭动力。如何为汉字注入新的活力,贡献当代的智慧与创意,并以此为载体,实现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对话? 近日,在法国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展出的“笔触之艺:中国古文字视觉艺术展”,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从教三十年来在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中国古文字研究与创作中取得的成果为载体,通过数字艺术、装置设计与互动体验,向欧洲观众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纵深与现代生命力。透过这些作品,观众能够与中国文字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受汉字的生命力与活力。 陈楠长期致力于包括甲骨文在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和调心手之用”:解缙对师古的倡扬
    2. 游七星岩诗 局部(草书) 解缙 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重新树立书法的主流审美标准,以“中和之美”为旨归的书法美学特征开始为时人不断强调。回溯历史,每每在某个时期出现一种较为激进、偏欹的美学实践与理论主张时,隐于深厚传统之内的中和之力就会迅速发挥作用,借由复古、纠偏、立法等主张快速减缓文艺发展方向与传统轨道的偏离。这种文化演进方式更多的是以“中和”的方式缓和文艺变革的剧烈程度,起到反思与扬弃的作用,并将新的经验纳入民族文化发展与美学思想的新的传统之中。在明代书法文论之中,对书法中“法”的强调让人们看到了这种中和力量的具体作用。 明代文人艺术实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李洪海、马万国“昆仑颂”书画联展亮相燕京书画社
    2. 6月28日,燕京有约系列主题展之“昆仑颂•李洪海、马万国书画艺术邀请展”于燕京书画社美术馆盛大启幕。此次展览共展出李洪海、马万国的书画新作近60幅。围绕昆仑山的创作主题,两位艺术家分别以书法、绘画展现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苍劲有力的书法线条,厚重拙朴的笔墨渲染,将昆仑的雄浑气魄与文化内涵进行了神韵再现。本次展览由燕京书画社、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中国西部画院联合主办,山西华煤集团、牛栏山酒厂、山西阳泉山东商会、北京华利文化有限公司、雁栖桐里休闲度假山庄、陈今酒业(成都)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水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开幕式由著名主持人蔡成刚先生策划主持。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以后书法还可以这样写
    2. 机械手臂正在写书法 AI技术的介入正在为书法这一传统艺术注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其影响已超越简单的“机器模仿人类”阶段,正在重构创作、教育、商业的底层逻辑。在AI来临后,还有哪些脑洞大开、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举,是我们目前没想到的,或者说AI让这个行业发生了更有趣的变化和带来质的改变?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DeepSeek时,它给我总结了许多,有些显然太过超前和科技,超出我们的认知,但其中有几条确实让人眼睛一亮,觉得很有前瞻性和说服力,并具有可操作性,这里总结几条供读者参考或者在茶余饭后作为谈资。 1.开发具有模拟学习功能的智能毛笔,记录创作过程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AI时代,书法应该重新回到“人”
    2. 陈振濂 书法作品 从某一些方面来说, AI对书法的影响是“致命”的 AI的运用范围非常大,牵涉的面非常广。人工智能的三个核心要素是算法、算力、数据,就书法而言,冲击是非常大的。如我们把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所有作品的风格、形式、技法等数据输入,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我们想复制他们的书法就轻而易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作品”作为一个结果,AI取代书法家是非常容易的。以此类推,今后书法学习,在AI时代也会变得非常容易。现在有书法机器、机械手,可以模仿书写时的速度、顿挫、用墨等,初学者想要写褚遂良的楷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等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法国童书大师杜莱中国大陆首展开幕,在“乱画”中释放天性、激发创造力
    2. 让色彩在指尖绽放,让想象在 “乱画” 中狂欢, 6 月 21 日,法国童书大师、艺术家埃尔维·杜的中国大陆首展“乱画游乐场”在北京The Box朝外·年轻力中心开幕。 这场以 “打破规则,释放想象” 为主旨的展览,不设固定观展路线、不设 “最佳欣赏点”,将展厅化作可互动、可共创的创意游乐场,以沉浸式空间、光影体验、游戏互动、工作坊等形式,带领观众走进杜莱的艺术世界、找回创作的本真乐趣。 作为全球具有创新性的童书大师之一,埃尔维·杜莱将绘本设计成镜面书、光影书和镂空书等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完成艺术启蒙。他的作品获奖无数,代表作《点点点》全球销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1. “和合共生 命运与共” 国际青少年书画艺术展活动在京启动
    2. 活动现场 日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少年儿童健康教育推进委员会指导,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北京善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和合共生命运与共”国际青少年书画艺术展在京启动。 活动旨在激励青少年创作更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儿童书画作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主流价值与时代新风,启发青少年感知中国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在校际层面,建立云端艺术工坊,让青少年共享优质资源;在家庭层面,开发亲子艺术研学课程,促进代际文 [详细...]
      来源:中国书法家网 编辑:书法家网

    美术展讯
    热门艺术家
    1. 李文培
    2. 李文培著名水墨戏曲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1. 宗燧岩
    2. 宗燧岩,男,1983年生, 07年毕业于北大资源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得到栗宪庭、李天元、李岩、 ...进入专题
    3. 责任编辑:汲平
Processed in 0.020(s)   0 queries cached